目录
理解自爱
嗨!是不是觉得生活节奏太快,好像总有很多事情要去应对?我们都能感同身受。在这样的旋涡中,自爱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东西,而是你生命线中的重要一环。尤其对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我们女性来说(毕竟还有谁能同时应付这么多事情?),自爱已经成为我们心理和情感避风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认真地说,每天生活中加入一点自爱,可以提升你的福祉,为你抵御生活中的那些意外打击,并推动你走向更满意的生活。
在开始谈及具体步骤之前,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自爱真正的含义。它不是自大——实际上,恰恰相反。自爱是以友善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一切。早在2003年,Kathryn Neff在她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研究中发现,自我同情能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和韧性。没错,想必你也会觉得很合理吧?
自爱的意义
人们常说,“你无法从空杯中倒出东西”,说到自爱时,这句话真的是意义深远。《幸福研究杂志》的研究提示,自爱不仅仅是空话,它可以大幅减少焦虑和抑郁。非常神奇,对吧?此外,它还能让你更真诚地存在于他人面前——因为别人的确能感知到你的真诚(Baer, R. A. 2010)。
将自爱融入日常生活的步骤
1. 用积极的自我肯定开始你的一天
用提醒自己价值的语言开始一天。听起来很俗套,但肯定能对你的心态产生奇妙的影响。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(Cascio, C. N., 2016)的档案中,有证据表明它们能刺激大脑的快乐区域。想象一下每天早晨都有人告诉你“你很棒!”
示例肯定句:
- “我足够好。”
- “我无条件地爱和接纳自己。”
- “我值得拥有爱与快乐。”
2. 创造感恩习惯
这里是奇迹发生的地方——感恩。我们谈论的是那种改变人生的东西。每天晚上列出三件你感恩的事情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简单的习惯可以把你的注意力从“没有的”转向“已有的”。相信感恩会彻底改变你的生活,就像积极心理学杂志所建议的那样(Emmons & McCullough, 2003)。
3. 正念饮食
好了,来点零食吧。真正地去享受,不要只是一口气吞下去。正念饮食可以帮助你避免过度饮食,并培养与食物的更健康关系。肥胖杂志对这一点有些见解,关于不仅仅喂饱你的胃,而是滋养你的心(Dalen, J., et al. 2010)。
4. 设定界限
这很难——毫无疑问,但说“不”可能是你对自己做的最友善的事。界限保护你的情感领地并保持压力在可控范围内。心理学杂志透露了清晰的界限如何意味更少的压力(Perrini, P. 2015)。你很重要。优先对待自己。
5. 投入你爱的活动
想些让你心潮澎湃的事情。画画?在客厅跳舞?周日下午泡在书海?这些爱好不仅仅是消遣;它们是对于你福祉的投资。职业健康心理学杂志对此支持百分百(Pressman, S.D., et al. 2009)。
6. 练习正念与冥想
在混乱中找到平静。冥想和正念能增强你的心理工具,使之更能应对焦虑。临床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证实,这些实践能加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(Keng, S. L., et al. 2011)。有很多应用可以使用,比如有趣的Headspace,它能引导你从新手变成大师。
7. 自我慈悲的反思
善待自己地结束一天。与其做最严厉的批评者,不如留些余地给自己。正如自我与身份杂志详述的那样,自我慈悲的精神能让你走得更优雅、更少阴郁(Leary, M. R., et al. 2007)。
克服自爱的障碍
说实话:旧习难改,尤其是在社会压力的重重包围下。自爱这件事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。把它分解开来。点滴积累,日日坚持——庆祝那些微小的胜利。
创建支持系统
有没有注意到某些人只是靠近你就能让你情绪高涨?那些就是你的人。在困难的日子里,他们会支持你。《美国社区心理学杂志》显示强有力的网络能成为心理健康的改变者(Malecki, C. K., & Demaray, M. K. 2002)。
结论
归根结底,将自爱融入日常生活不仅有帮助——它是彻底改变的。它是通往更健康心灵、丰富关系和可爱生活的关键。自爱不是自私。它是心灵和灵魂的良药。从小事开始,也许下载Hapday应用作为你的自爱伙伴。相信我——你不会后悔的。从此处开始提升你的旅程,因为你真的值得!
参考文献
- Neff, K. D. (2003). 自我同情在发展的角色:一种更健康的自我关系方式。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。
- Baer, R. A. (2010). 自我同情作为正念及接受性治疗中的变化机制。幸福研究杂志。
- Cascio, C. N. (2016). 自我肯定激活与自我关联处理及奖励相关的大脑系统。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。
- Emmons, R. A., & McCullough, M. E. (2003). 计算祝福与负担:关于日常生活中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实验调查。积极心理学杂志。
- Dalen, J., et al. (2010). 试点研究:正念饮食与体重减轻。肥胖杂志。
- Perrini, P. (2015). 界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。心理学杂志。
- Pressman, S.D., et al. (2009). 休闲与健康:关于幸福心理学的意义。职业健康心理学杂志。
- Keng, S. L., et al. (2011). 正念对心理健康的效果:实证研究回顾。临床心理学杂志。
- Leary, M. R., et al. (2007). 自我慈悲与对不愉快自我相关事件的反应:友善对待自己的意义。自我与身份。
- Malecki, C. K., & Demaray, M. K. (2002). 社会支持在学生生活中的角色:研究国家心理健康。美国社区心理学杂志。